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七日断肠散

鲁迅终于撤退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你能够写出这么好的诗吗?
发表于 2010-9-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用这标题,我很反感,这是对前辈极大的不尊重。
发表于 2010-9-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我不说,鲁迅在那个年代在文章中攻击林语堂和梁实秋,我是不太赞成的。因为林语堂和梁实秋的作品,我看过,他们还是很有水准和思想深度的,只是他们不太爱表现自己,把思想和个性深埋,也不去诱导和拉拢文学战线上的其他人而已......
发表于 2010-9-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独钓寒江


    网帖中被剔的课文:

  《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雷雨》、《南州六月荔枝丹》、《陈焕生进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牛郎织女》

  网帖中新增的课文:

  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杜甫的《咏怀古迹》、柳永的《望海潮》、苏轼的《定风波》、辛弃疾的《水龙吟》、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发表于 2010-9-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独钓寒江


    把周老先生的文章全部剔除,确实有不妥之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应该以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周老先生的文章堪称经典,放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但是要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所谓政治的需要。。。

我不想为共党说话,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被删的是不是经典,因为这已经是历史了,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新增的文章是不是也是名副其实的好文章和具有积极性以及是否为中学生所应该去欣赏的美文。。

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9-8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删掉并不代表永远都删除记忆了,爱好的人完全可以从课外读物或选修材料中去欣赏。
更何况新增的作品也都很好啊!!
发表于 2010-9-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个人觉得这未尝是一件坏事
鲁迅的文章太多悲凉太多的怨恨
也许新生代们真的是需要美好、阳光、积极向上的文字
让他们从小热爱生活,热爱所有的同胞
让周遭的环境慢慢的改变
我们社会的文明不是靠犀利的文字抨击而得以改变的
成年人能够清醒的认识社会,而这些乳臭未干的孩童并不能看透
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能够向往美好未来的童心
发表于 2010-9-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回复好像有悖楼主发帖原意哦!
发表于 2010-9-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钓寒江 于 2010-9-9 09:21 编辑

9月6日,编剧刘毅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9月8日《广州日报》)

     信奉和敬重经典,本是文明时代人类应有的文化信仰。因此无论是对于鲁迅还是胡适,他们那个时代人所创造的文化经典,是一个时代思想文明的印证,也是整个文明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基底。因此,我们有理由对这些经典怀有敬畏和尊重,也理应以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承,完成对文明的延续,而这,也是每一代人应该肩负的责任。

     但是,传承经典并不意味着要把经典奉为圣典,文明的大浪淘沙、滚滚向前是不可违逆的历史规律。文明的发展总是分为承前和启后两个方面,不可否认鲁迅的作品很经典,《论语》《道德经》也经典……我们在吟诵和阅读中能够启发智慧,不过这些文化和思想要放到当前的文化背景和文明土壤中去解读和消化,也许并不那么简单。正是因为这样,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笔者不排斥学生读经典,但是在文明的奠基和养成阶段,为学生输送以最近和当下时代的文化背景下的知识,比读经典也许更具贴近性,容易吸收消化。因而,中小学语文教育,普及常识、奠基文化才是主餐,而品读经典只是佐餐点心。如果主次关系颠倒,很多受教育者最终有可能变成有文化没常识的公民。

     因而,对于这次修订教材事件,我们不能用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典情结和文化惯性来套用到下一代人的身上。基础教育的教材首先应该基于现实的文化背景、基于当代人的文化心理、基于常识也是毋庸置疑。敬重经典,容纳多元,基于常识,愚以为,这才是当前时代文化背景下比较科学合理的内容和方式。
发表于 2010-9-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驾狼 于 2010-9-9 09:33 编辑

社会造就伟人,造就名人,
同时名人(伟人)又会影响社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7-31 10:50 , Processed in 0.06990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