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弹论舒州

咬咬《咬文嚼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名冠三军”是灌孟?!
            p20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灌孟提着戟,只身策马飞奔进强大的吴军阵中,身上受伤多达几十处,(因此)他的威名成为全军第一。
          从上述所引,可以看出,作者眼里,“名冠三军”的是灌孟!其实,不是灌孟,是他的儿子——灌夫!如果要我论证,又要引用《史记》,小题大做了。此处不表!这位灌夫,为人刚正不阿,有成语“灌夫骂座"是也。《咬文嚼字》的编辑们,应该好好把好关呀,不能老子、儿子都不分,坏了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3        皇上亲征了?
        “《清史稿》说康熙去云贵山地征三藩时,就是以‘绿营兵居前,旗兵继之,所向辄捷’的。”(p30)
          康熙御驾亲征三藩了?
          4      莫言是一名中学生?
           “比如莫言,虽然获诺奖了,但他仅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几百万作品中不可能没有仿生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p52)
           其实,莫言不是中学生!年龄上,他现在不是,不必多说。文凭上,他也不是!他在颁奖的2012年12月7日的瑞典学院的演讲中告诉我们:“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我童年辍学”。他可怜连小学都没念完,辍学了,没有念中学,没中学文凭!他又说:“1984年,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笔者认为,他应该毕业了吧,专科文凭该有了吧,也应该是大学文凭呀!我们身边就有人,高中是念过,可现在文凭,却是研究生,还是中央级的呢!说莫言是大学文凭,应该不为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聊聊今年第8期《咬文嚼字》里隐藏的几个疑点。
           先说一个时间先后。     p41说:“那是辛亥革命期间,各省兴起立宪运动,纷纷成立咨议局。夏(丏尊)当时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笔者认为,应该是“那是辛亥革命前夕”准确些。立宪运动期间,夏所在的浙江,也成立了谘议局,时间是1909年9月14日;辛亥革命爆发,杭州光复,浙江谘议局被军政府参议会取代。夏当时参与选举议员之事,应该在辛亥革命之前。一辛亥革命,学校改名,叫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学堂变学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放得杂而乱,幸好还是找到这第8期《咬文嚼字》了,思路都模糊了,乘机说一句吧。
         再说一个名校问题。        p40有言:“(夏丏尊)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多所名校。。。”   建议把“多所名校”改为“多所学校”。说一所学校是不是名校,应该以当时人的标准与眼光,不能过于后来者立场了。某一位,刚毕业,到几所新办的学校任教,几十年后,有些学校有名了,这一位,说他自己,一毕业,就执教某某某名校!呵呵,夏先生可不是这种人。
        得抓紧说第9期了,明儿开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第9期有三句话,下面依次说来。
             一句,一个字别了。       “如,‘ 嗷嗷林乌,受哺于子。’(西晋束皙《补亡诗·南陔》)” (p6)束皙的皙,应该是白皙的,上面析,下面白;而不是上面析,下面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句,作者颜之推早已不在了。
        “不知称渊明为‘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杨渊之称‘杨泉’。《颜氏家训》云,高祖讳‘渊’,渊字尽改为‘泉’字,龙渊为‘龙泉’。”   (p48)
         唐高祖搞强权(独裁者都一样!),他叫渊,别人就不许叫,你诗人陶渊明就得改叫陶泉明。死了都不行!可这事,此前已成为地下工作者的颜之推,竟先知先觉,在《颜氏家训》里超前披露?厚诬古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句,故事应该早见于《摩邓女经》。
          “在佛教典籍中,摩登女是一个有神通的淫女形象。故事早见于三国吴沙门竺律炎和优婆塞支谦共译的《摩登伽经》,亦载于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所译《愣严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所译《摩邓女经》等。”       (p49)
         安世高,东汉时人;竺律炎、支谦,三国时人。这个故事,应该早见于安世高所译之经,即《摩邓女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0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说说第10期商榷之处。
        第一    p1“名家语画”专栏,画里有误。
        这一页,文字里说:“ 一次,吴佩孚的一个老同学给他写信,想在他的手下谋一个后勤部门所长的职务。吴了解其人不堪重用,便在复信中说:‘所长必有所长(此处读chang),兄之所长何在?’ ”有感吴佩孚名家之语,专栏特配“名家语画”一幅:画中一人(吴佩孚吧!)正在执笔写信,从左到右已经写出:所长必有所长,兄之所长。笔者认为,从画里所看到的书写格式与内容,有三点可疑:一是,当时应该从右到左,由上而下书写,此处是建国后书写格式,一不妥。二是,当时应该还是繁体字时代,如“长”,写成“長",而此处全写简化字,二不妥。三是,当时人写信,注意礼仪与称谓,此处却不写称谓,是大不尊,三不妥。吴佩孚是个爱国者,字也写得很不错,与有些课本里写的,大不一样。忽然想,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同于经济上的暴发户,不可能一步到位,须点点滴滴积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应该是“自逞”才博
        “且不说宝玉胶柱鼓瑟地有些学究气,也不说宝钗自呈才博地把钱翊的诗张冠李戴地算到了韩翊名下。。。”      (p32)
         自呈才博中的“呈”,应该是这“逞”。自逞,即自我显示才能、力量,说重一点,就是我们潜山人说的“逞能”,自逞英雄、自逞其能。笔者有些心虚,是不是也有些“自逞才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        真的“举国上下一片哀痛”?
           “皇佑四年(1052),(范仲淹)由青州往颖州赴任,病逝道中。范仲淹的死讯传开,举国上下一片哀痛。”       (p51)
          范老夫子,今天的我们,打心眼里敬重他老人家。可在皇权至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中古世纪,他的去世,能“举国上下一片哀痛”吗?依稀回到“文革”,呜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8-3 04:00 , Processed in 0.0637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