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226|回复: 5

潜山弹腔:京剧的活化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9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潜山弹腔:京剧的活化石


      近日,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冒雨探访潜山弹腔五庙许家畈班社,对其艺术特点、历史渊源、传承发展状况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和真实记录,用视频方式直观表达“非遗”。

QQ图片20150709143412.jpg
      在潜山县五庙乡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许家畈的小村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淳朴的村民们过着安逸宁静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山村,却因孕育和传承着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而声名远播。7月6日,记者慕名第一次走进那里,去探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山弹腔”。
                                                                               QQ图片20150709143435.jpg
      7月6日上午10点,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40多分钟之后,记者走进了潜山县五庙乡位于大山深处的程冲村许家畈村民组。在一栋别致的二层小楼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山弹腔”的三位传承人———许开学、王兰香、宋晓琴早已等候在了那里,“欢迎你们来做客啊,快请屋里坐吧。”房子的主人王兰香热情地把记者一行让进了客厅。
QQ图片20150709143643.jpg

QQ图片20150709143525.jpg

图为: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天柱山旅游协会会长郑炎贵与潜山县五庙许家畈弹腔班社人员王兰香、许开学交流中。

QQ图片20150709143614.jpg

      今年69岁的许开学老人,前些年因为中风导致偏瘫,尽管行动不便,但听说记者要来采访“潜山弹腔”,他依然坚持着前来。见到记者,许开学老人清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你们可要好好帮我们呼吁一下,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啊。”许开学还特意叫来王兰香的儿子许更生,让他现场清唱了一段《四郎探母》,那曲调悠扬、音色爽朗的潜山弹腔,让第一次听到的记者,眼前似乎浮现出程长庚等老一辈艺术大师当年带着弹腔走出大山的情景。

QQ图片20150709143547.jpg
QQ图片20150709143701.jpg

      “都说潜山弹腔是京剧的‘母腹’,此话可是有根据的。”陪同记者采访的潜山县文化馆馆长芮刘斌介绍说,潜山弹腔,又名老徽调,京剧鼻祖程长庚是潜山县人,京剧由是徽剧发展而来,而徽剧则是潜山弹腔演变所致。因此,潜山弹腔又被人称为京剧的“母腹”。
QQ图片20150709143503.jpg
QQ图片20150709143758.jpg

      “潜山弹腔音乐唱腔中融汇了大量民歌小调,汲取了青阳腔以及民间音乐的多重营养,唱念字韵,沿用‘中州韵’,并渗入大量‘徽音’,产生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调。”许开学接过话头说,弹腔腔调体现乡土气息,剧目同样表现朴实情感。许开学还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老戏本,这些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线装老戏本,笔迹不一,深浅不同,泛黄的纸张上用毛笔书写的《二进宫》、《打金枝》、《三堂会审》、《沙陀国借兵》等传统剧目的戏词……一出出戏,一句句词,似乎见证着代代弹腔艺人的生活情景,饱含着他们抑恶扬善、颂忠惩奸的审美情趣。

QQ图片20150709143833.jpg

弹腔《二进宫》,原汁原味的土京剧。



QQ图片20150709143725.jpg

      陈冲村的村主任许开旗向记者介绍,“与村口的千年银杏一般年纪,潜山弹腔早在明朝就已流传开来啦。”明朝以后,以潜山为发祥地,弹腔逐渐辐射至安庆六邑。到清乾隆之初,职业班社多了起来。凭借长江水路优势,这些班社上达四川重庆,下到南京苏浙,并与这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广泛交流,弹腔有了“徽调”之称,班社亦随之称为“徽班”。
QQ图片20150709144136.jpg
许家畈弹腔班全家福


      老班社华彩留在了史册上,新班社的传承依旧任重而道远。今年62岁的王兰香至今还记得,30多年前,自己嫁到这个村子里来,就跟着学起了弹腔,当时一搭起台,四乡八里的人都赶来听戏,两个多小时的戏,台下的人听得过瘾,台上的人一气演、唱下来,也不觉得累。在当时的“许家畈业余弹腔剧团”里,老中青三代演员齐聚,老者六十多岁,青年十、五六岁,父子兵、夫妻档,兄弟连,可以同台披挂齐上阵。“如今,已传承多年的潜山弹腔,也面临一个‘坎’。”
QQ图片20150709144040.jpg
      潜山县文化馆馆长芮刘斌说,“随着新剧种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加上表现形式和内容难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使弹腔这一流传三百余年历史的稀有剧种,现已变得鲜为人知。”芮刘斌告诉记者,近年来潜山县围绕弹腔艺术的起源、流布范围、传承谱系及代表性剧目等,进行发掘和研究,保护和传承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潜山县已设立弹腔艺术专项资金,建立了奖励机制,对演出剧目予以场次补贴,同事定期举办弹腔剧目调演,组织剧团下乡演出,希望让弹腔能尽量“活”在舞台上。

                                                                                                              文\安庆日报(安庆塔影

发表于 2015-7-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9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这是京剧的起源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9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力拯救是当务之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9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却不失底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2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谁写的?还记者编辑呢!是程冲村而不是陈冲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3-28 19:11 , Processed in 0.092134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