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716|回复: 20

龙游荷花山遗址新发现 浙江人万年前已吃上稻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5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龙游荷花山遗址新发现 浙江人万年前已吃上稻谷文章来源: 光明网
发布时间: 2013-10-15
责任编辑: 孟超


过去,许多专家都认为农耕文明主要在太湖流域。
但最近,在浙江省衢州市龙游荷花山遗址中发现了水稻小穗轴、炭化稻米、水稻植硅石遗存,以及早期新石器时代用于给稻谷脱壳的磨饼,这意味着早在大约1万年前,浙江人不仅吃上了稻谷,而且是人工栽种的。
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栽种的稻谷。它为龙游所在的钱塘江上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增添了重要佐证,也是浙江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单把大口盆 资料图片
1万多平方米的遗址里有什么?
根据《龙游县志》记载,商周时,龙游为姑蔑城(国)所在,秦汉时称为太末县。此后,龙游一直是浙江西部和金衢盆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位于龙游县湖镇马报桥村邵家自然村的荷花山,山顶海拔约60米。为了搞现代农业开发,推土机开进这里。文保员袁成兵在荷花山工地翻过的黄土里发现了一些上了年岁的碎陶片,他意识到这里恐怕会有大发现。
果然,龙游荷花山遗址发掘出了许多陶器、石器和块石。当数十件经修复的大口盆、圜底盘、双耳罐等陶器展现在面前时,专家们顿时眼前一亮。根据这些复原陶器和大量带有器形特征的陶片分析,遗址的年代约相当于上山文化晚期,延续时间较长。而那些绳纹陶釜和圜底钵、锛形石锤、石锛等都具有跨湖桥文化特征。
遗址里出土的石器以砾石石器为主,如磨盘、磨棒、石球、石锤等。记者看到,这些磨石、石锤、穿孔器等,数量极多,它们形态粗糙,多由鹅卵石简单加工而成,上有摩擦、锤击痕迹;少量为锛、镞等精加工的磨制石器。
2011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荷花山进行了考古挖掘。经踏勘,荷花山遗址面积至少1万平方米,辐射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该遗址群的碳十四年代检测数据为距今10000年至9000年左右。
闻名于世的良渚文明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根据推算,荷花山遗址比它还要早上四五千年。荷花山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浙江省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而且遗址的原始地貌基本没有变化,古人生活场景得以保存,成为展示人类新石器时代早期文明历史的最佳场地之一。

1万年前浙江人就会种稻谷?

荷花山遗址发掘过程一直惊喜不断。发掘出的小穗轴包括野生型、中间型和栽培型,充分反映了水稻栽培在早期阶段的驯化变异。而出土的陶器中发现的部分红衣夹炭陶,证明当时的浙江人已经会熟练地制作各种各样的陶器了。

考古现场,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荷花山上,10平方米范围内,找到20多套石磨饼或石磨棒。在采集野果的年代,饥一顿饱一顿,先民不需要这么多的剥皮工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荷花山遗址现场考古发掘领队蒋乐平说,依照新石器时代考古经验,中国南方大批出现的石磨器物,一般用来为谷子去壳。

考古队在荷花山遗址的夹炭陶片中,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稻谷遗存。在山脚的低洼区域,专业科技人员专门进行了针对性的钻孔取样,发现了大量的早期水稻植硅体遗存,这说明当时沿山低地生长着水稻。荷花山遗址是一处已经发生稻作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

难道早在1万年前浙江人已经吃上稻谷了?其实,荷花山遗址作为古时人口大规模聚居地的条件十分充裕。荷花山北边的冲积平原距离衢江仅3公里,地势平坦而且灌溉便利,在这样的地区孕育出农耕文明似乎理所应当。

荷花山遗址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荷花山遗址是另一文化谱系的考古学文化,它与以往见到的长江下游地区文化谱系相区别。那么,它究竟向世人传递出何种信息?

最近,龙游聚集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张忠培,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严文明等国内考古机构、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他们实地考察荷花山遗址考古现场,探讨遗址的价值、保护议题以及钱塘江流域早期新石器时代的相关新发现。

在“龙游荷花山遗址暨钱塘江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基本取得共识:该遗址是长江下游早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重要突破,是目前上山文化保存完好、内涵丰富的重要遗址,为解决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的关系以及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遥想当年,浙江人生活在金衢盆地,因为那时的杭嘉湖绍平原被海水或河水淹没。之后,水慢慢消退,远古浙江人追寻着水消退的方向,一路往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不过20多处,而位于浙中、浙西的金(华)衢(州)盆地就占了16处之多,这充分证明了钱塘江地区是浙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发祥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价值。 (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严蓓蓓)



发表于 2013-10-1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文明,源远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年前,到龙游旅游,在龙游县博物馆拍摄的,博物馆里的灯光暗淡,图片做了调整,但最大的反映了实物的原貌,图片可点击放大欣赏{:soso_e160:}。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4-28 19:17 , Processed in 0.083692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