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62|回复: 0

8月14日远程培训笔记:写作教学(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4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2009年8月14日远程教育培训笔记:

写作专题(二):专家:苏立康、李卫东
第一节:注重写作的全过程意识
多角度的观察生活,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注重写作的全过程意识:
写作前:观察积累、阅读
写作中:构思、表达、组织
写作后:修改、发表、交流、编辑
重点讨论:修改和发表的环节:以《感受爱心,关注细节》(李振西老师)为例。点评:
一、“改”与“作”的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的批改能力。----叶圣陶
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叶圣陶
写作要不至于因为文字的毛病而分散注意力。
集中在理解和体会老师要求修改的地方。水平要中等或中等偏上。
三点建议:
1、  提供给学生具体的评分规则:六要素:思想性、组织性、写作风格、用词、语言流畅、写作常规。
文章的组织性强有助于展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文章的顺序、结构或表达的信息是很吸引人的,能够打动读者。引人入胜的开头吸引读者,售价满意的结尾让读者感觉结束的恰到好处。段落转换经过了深思熟虑就衔接自然,细节描述恰到好处,顺序安排合乎逻辑,张驰有度,标题新颖,符合文章的中心主题,结构严谨,过度自然。
2、提供给学生基本的批改工具。
3、变换不同的批改方式。
二、发表、交流:学生写作内驱力的激发。
推敲之处:“像一座山,在一遍一遍相同的旋律之中达到顶峰”中的“旋律”与“顶峰”有何关系?读意的栖居:1、当堂朗诵优秀作文或片段。2、开设“优秀习作”的壁报栏。3、创办班刊。4、创办年级、学校的作文刊物。5、开设“博客”或“论坛”
第二节:利用一切可能的写作资源和平台。
什么时候学生想写就写。不一定要在写作课上写或老师布置着写。
开发一切资源,促进学生进行写作。写作的方式是多样的:
一、写作资源和平台的利用。
1、  读书中的写作:读书笔记或报告。
2、  探究中的写作:研究报告。
3、  生活中的写作:日记、书信、短信。
4、  学习生活中的写作:插图说明、文章简介、试卷分析等。
5、  虚拟网络中的写作:博客、论坛。
二、读书和写作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自拟标题
拟标题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训练了概括能力,包括写标题的能力。
读书与写作相结合起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对于阅读与写作有很大的益处。
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选题指导:把对联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从现实的生活中和现实的学习出发做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完成一些研究性的报告。
归纳、吸收、分析
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例如:短信当中的修辞:
1、  形象的比喻;2、铿锵之对比;3、生动之比拟;4、整饬之对偶;5、巧妙之移用;解颐之夸张;6、酣畅之反复。7、鲜明之反衬
学生生活中的写作;
虚拟网络中的写作。
第三节:教师“教学性写作”的意义:
“教学性写作”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性写作”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
吸收与创新:体验生命;似水柔情;格物致知;歌唱生活;咀嚼涵泳;心香一瓣等;
老师“下水作文”的教学价值:
展现教师本人写作时的甘苦得失,传给学生写作的“金针”
深知学生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遗词造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
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
语言启发的思考。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1、  老师下水作文作为特殊的习作样例,成为不可取代的教学资源。
2、  老师主动的写作、平等的参与,与学生一起构建和谐的写作共同体。
下水作文其实对阅读也有帮助价值。
下水作文对语言的锤炼、思想的锤炼也有帮助。
乐于和学生分享,和学生交流。
教师写自己教学故事的作用:
1、  可以经常性的练笔。
2、  以专业发展的眼光打量关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
3、  可以把与学生最美好的时光随时笔录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4、  每一次写作对自己对学生都有意义。
作业:针对所讲的三个问题进行一次广泛的交流。
(摘自阿龙的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5-7 17:14 , Processed in 0.07799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