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308|回复: 19

论文学之衰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相比于古今中外,如今的文学,实在是即使是“真得猛士”也不忍正视的惨淡,满眼望去,尽是枯枝败叶堆积如山,虽作家浩浩荡荡、出版社如雨后春笋、新书层出不穷,书籍出版系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然能真正青史留名、流芳百世,能“以俟百年圣人君子”者,实在是凤毛麟角。

    回顾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阶段,无论政治如何腐败,经济如何萧条,其文采都足以动人心魄。且不说汉赋唐诗宋词是如何的名家辈出、百代风流、让人心驰神往;就是春秋战国乱了五百年,也有诸子百家相继出世、连绵不断,以其纵横天下古今的才气争鸣于千秋万代;魏晋南北朝割据分裂、尔虞我诈、民生凋敝,且有五胡乱华,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见人烟只见花”,可就在这样一个时代,却出现了让后人无限追慕、魂牵梦萦的“建安风骨”,李白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再者,中国人口到清末时才猛增到四亿,春秋战国时期就一千多万,盛唐时才五千万,康乾盛世大约两亿;而其中受教育的人口则是少之又少,真正读书的人恐怕只有百分之一。而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多劫难遇之和谐盛世,虽未达顶峰,也是四海升平、春光灿烂,科技的发展正在给人们生活带前所未有的便利;总人口已达十四亿,义务教育早已纳入法制,且有切实的经济保障,高考录取率已达百分之七十二。可为什么在经济实力、受教育人口都远超历史的今天,文学水平却如此的低落,让人目不忍视呢?

    现在的教育完全依托学校,学校里教人文学的自然只有语文课了,语文课基本就是教人识字、阅读、写作了,讲课考试也是围绕这些方面。可是教育仅仅只是教授学生技能吗?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释迦牟尼、耶稣,他们都是教人去恶存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们在乎的是人格的养成,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说“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可见在真正的教育中,文学是枝节,道德够了,做人做对了,才去搞文学创作,或者是把文学作为调节生活情绪的手段而已。而今天的教育理念则是本末倒置,为追求文学而文学,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仁者爱人的精神、没有心忧天下的怀抱、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纯粹去学习写作文的技巧,又怎么能创造出比肩古人的作品?《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可是孔子理想则是把中国文化的精神传下去;《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而屈原的理想则是圣君贤相,他时刻哀叹的是民生之多艰;建安风骨的核心人物三曹都是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理想都是家国天下;李白本是从赵蕤学道的,想要经纶天下、匡扶社稷,杜甫本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苏轼最想做的也是要实现他政治上的理想,辛弃疾则是一个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英雄,他“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是为了收复中原。这些流芳史册的所谓文学家,他们并不是纯粹的文人,他们或者为教化众生、或者为调节内心不平的情绪,或者更多的是被现实所逼,在政治、生活中失意,种种无奈纠葛于心里,万般愁绪如丝缠绕,“情于中,形于外”,他们的情绪无处发泄,只好自然而然诉之于诗歌,更彻底的说,他们不是纯粹为写诗,他们是为化解心中无处可说的愁情而迫不得已作诗写文章,这样的诗歌才是真情流露,才是天然去雕饰。

    想一想今天那些所谓的作家吧,竟然把写作做为一种职业,成为所谓的职业作家,为写作而文学 ,岂不是舍本追末。没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品格,没有享受寂寞的修养,没有丰富曲折的人生体验,所写的作品也不过多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曾子说小人见君子“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而在明眼人看来自然是“人之视己如其肺肝然”。根本不固,又怎能期望欣欣向荣、绿树红花?源头无活水,又怎么会有渠流之清如许?

    文学要想兴盛,并不在于文学本身。我们应从文化入手,教育的重点要转移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上来,让每个人都有宏伟的胸襟,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我知道,已有一批人正在悄悄的努力,只要我们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信念,有“百花落尽啼无尽,犹向乱峰深处啼”的执着,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我相信,将来也许几十年、也许一百年,总有一天,我们的文学终会恢复昔日的灿烂辉煌。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3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要想兴盛,并不在于文学本身。我们应从文化入手,教育的重点要转移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上来,让每个人都有宏伟的胸襟,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我知道,已有一批人正在悄悄的努力,只要我们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信念,有“百花落尽啼无尽,犹向乱峰深处啼”的执着,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我相信,将来也许几十年、也许一百年,总有一天,我们的文学终会恢复昔日的灿烂辉煌。  
说得非常好,赞一个。请问此文是否楼主原创?盼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诚哉斯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论坛 发表于 2013-5-3 07:45
文学要想兴盛,并不在于文学本身。我们应从文化入手,教育的重点要转移到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上来,让每个 ...

呵呵,前年写的了,昨天突然再次发现,拿出来让大家批评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是教育的第一问,也是最后一问。探讨好生命的意义,教育也就可革新,文学才得以深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有看到此类文章了,顶一个!另希望有机会能获知楼主的真实姓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不自由,言论便更加拘束。
其实并非现代人写不出,或是做不到,盛极而衰正常事,民国的大繁荣映衬出我们文学的迷茫吧
我们的根要扎在哪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萧潇诗雅 发表于 2013-5-3 09:22
好久没有看到此类文章了,顶一个!另希望有机会能获知楼主的真实姓名。

我认识你呀,以前我们经常见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一笑 发表于 2013-5-14 22:05
我认识你呀,以前我们经常见面的。

在公文交换站,你加我QQ:3821203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6-1 12:40 , Processed in 0.08036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