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潜山主管部门,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把天柱山门票定得那么高,乃至于在旅游旺季,山上山下门可罗雀,饭店里住宿率竟然不到百分之十。潜山自己县内的人,好多都没有上过天柱山,因为三口之家,也要收四五百元的门票钱。他们很是羡慕太湖县的文博园,虽然建设时候投资了很多钱,仍然对当地人慷慨免票,从而招来远方亲朋的前往游览。最苦的是天柱山附近的老百姓,以前可以上山放牧、砍柴、游玩,现在圈地之后,却什么都不能干,也得不到丝毫好处。
那中国五千年文博园项目,据悉,投资商本是先往潜山进行洽谈的,但最终却没有磋商成功,估计是他们政府部门漫天要价百般刁难,使得商家难以承受,乃至于最后花落太湖风水宝地。太湖县建办完毕后,产生了轰动效应,潜山上层却又酸溜溜的打算效仿,也想分它一杯文化之羹。据有关人员透露,他们正在紧锣密鼓的策划,要兴办什么皖文博园,并准备投入重金进行打造,不知道能否会获得上面的论证通过,也不清楚最后是不是可以付诸行动。也有人员言道,他们雄心勃勃的,要通过构建大型建筑,并凭借天柱山的自然优势,要将潜山县升格为天柱山市,太湖岳西宿松皆纳入旗下。但其前景如何,还是个未知数。只是,这皖博园还未建造,便已在时机,范围,声势上,输人数筹了。因为他们毕竟是亡羊补牢步人后尘,这种马后炮的做法,商海竞争时只会落入下风。我对他们的方案表示怀疑和担忧,正是,秋风未动蝉先觉,一盘残棋早已输。
最可笑又可气的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本在潜山,我们以前读的语文书上都是这么解说的,当地的确有焦刘二姓的聚居村落。没有想到的是,结果反被怀宁人捷足先登抢先一步给弄走了,让人家给建起了文化遗址。其实,怀宁并不缺少文化名人,要是他们的陈独秀、邓稼先让潜山人给注册了,或者也弄个什么纪念馆之类的,他们怀宁人会作何感想呢?那大小二乔的名头,也不知道潜山人守得住不。因为江东地带,历史上政治版图变化极大,谁也弄不清楚古今地域的明确分界线。现在,许多地方为了一些名人甚至坏人纷纷打起了官司,如对孔明曹操西门庆等,各地竞相展开了故居争夺战,弄得硝烟四起,唇枪舌剑各不相让。尽管依据的大都是道听途说和野史稗闻,甚至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但也要把古人给抢到手,以便好大兴土木引来客流,从而古为今用提升名气,并昭示政绩,以扩展其经济总量。这些行为,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注意。
前段时间 ,潜山闹得沸沸扬扬的,估计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是一家外地公司的商品楼房开发事件。我看了下他们的网友爆料,不过我们外人也弄不清楚其真假,但据我分析,写的应该是真实的。具体情况,我就不赘述了。 这整个房屋工程,据称是价值2亿多元,本以为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大蛋糕,谁曾料到,却成了潜山县内的烫手山芋。开发商要护,老百姓却不好糊。当初,潜山自己的房产商,拿的地皮面积不到浙商的一半,地理位置也远远不及浙商的,却付出了双倍的价钱,估计里面大有内幕文章。潜山一些部门本想招商引资,不料,招商却招来不良商人,引资,反被人家空手套白狼,用自家的粉来做别人的粑。外地开发商很牛,潜山当地官员又大多走马换任了。各部门互相推诿,工商局推给住建局,住建局推给房管局,房管局推给质监局,质监局又推回工商局。最后,他们得出一致结论,你们还是去和开发商协商或者去找法院吧。据当地人介绍,曾有3家大型媒体,来到了潜山,但是媒体的作用毕竟很有限,他们本县的有关帖子也全被删除干净。老百姓几代人挣下的血汗钱,眼看就要打了水漂,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这几百户普通平民的遭遇,实属罕见,我为他们感伤叹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