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918|回复: 41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黄泥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1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xusongqun1988 于 2012-7-21 07:14 编辑

  潜山县黄泥镇位于潜山县的南部,距县城27公里,地处潜山、怀宁、太湖三县交界,一直为潜山首镇,其规模仅次于县城梅城镇。全镇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现辖六个行政村(原工农和文昌合并、金墩和菱湖合并)和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黄泥镇面山环水,属于圩畈地区,由长河(俗称大河)及牌楼河(俗称汊河)冲积而成。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面充足,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小上海”、“小苏州”。至今现在,黄泥镇依然市场兴盛繁荣,商家云集,有着“三县重镇,五邑市场”的美称。
  黄泥镇始建于宋末元初,鼎盛于明清之时,建镇历史近千年,因商而盛,因港而名;依托长河,水运交通便捷,(长河流沙淤塞只是近几十年造成的),码头林立,舟筏往来,上可达太湖、宿松,下可达石牌、安庆,故名黄泥港,因此有“一脚踏三县,一帆通四海”的称誉。

  黄泥镇老街历史悠久,具有典型的南方古镇特点,一般都是条石基础,青砖砌墙,木板阁楼,晾檐遮雨,上部是桁条椽子铺青瓦,石板台阶及青砖路面。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茶馆酒肆,笑语喧嚷;三街六巷,热闹非凡,天天成集。这里集中了太湖、岳西的山货、茶叶、烟草;宿松、望江的毛鱼、虾米,怀宁王河的竹席、土布、瓜籽(旧时王河属怀宁);潜山一带的竹器、窑货;附近出产的菜蔬、鲜鱼、挂面;安庆及外面世界的洋货……十里八乡(甚至三五十里外)的村民拿出家中值钱的出品,赶到黄泥赶集,换回必要的生活必需品。
  在我的记忆中,即使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禁止集市贸易、打击投机倒把……过程中,黄泥镇仍是远近集市贸易的中心。那时,河运已不复从前,上街及下街已很萧落,只有几家手工作坊及饮食店了,最热闹的地方都集中在中街及螺丝旋一带。
  茶馆也许是黄泥最有特色的生意市场,集中在横坝头及螺丝旋一带,是老年人们赶集最喜欢去的地方,他们一般都拿着几卷竹席或几匹土布,在茶馆中泡上一壶茶,坐上一上午,摆上龙门阵,生意成交或到散市时回家吃中饭。下午集市基本停止,只有几家卖干货及店铺还在营业。不知现在的茶馆生意还有当初那么兴隆吗?还能品出当初那种清茶的芳香,民间传统茶馆文化的浓郁氛围吗……?
  那时螺丝旋及中街是黄泥镇(叫黄泥港更确切些)的集市贸易中心,码头仓库的痕迹仍可寻觅。中街集中了店铺主要进行布匹、烟酒、生活必需品、土货、窑货……的买卖;还有一个旅店,提供往来客商的住宿。螺丝旋原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散贸市场,主要集中了菜蔬、鲜货鱼类、生猪、木柴交易市场,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人头攒动,万商云集。肉食品及生牛交易则集中在许家闸,木料则集中在上街到吴坝的接壤处,土布买卖集中在杨神庙一带;连稻草也被安庆造纸厂看中,集中收购后用竹筏运至安庆……从县城到黄泥的交通班车一开始是到达螺丝旋的,但由于人流密集,不得不改在许家闸。最初是一天一班,后来增至一天二班到三班,那时搭车是很困难的事,有时没办法干脆选择步行(我就有个几次这种经历),现在的交通班车已是随到随走。时至今日,中街、螺丝旋、许家闸仍是非常热闹的场所,临近年关时,人流熙攘,商品交易也与时俱进,处处显示出现代化的商贸市场发展需求。
  如今的开发区,就位于黄泥镇压的北面,进入金家桥后,在许家闸一带,商贸气息浓郁,体现出一个现代化集镇的发展需求,全镇现有注册工商户500多家。传统的菜蔬批发、西瓜籽的批发、大米的精加工外销生意仍然很好,土特产集散地的地位仍然存在,只是再也看不到土布的交易了;野生鱼业资源因河流、水面的污染已濒临枯竭,环保及污水处理问题是笼罩全镇发展的阴影,这对“鱼米之乡”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好在发展了人工鱼业饲养,这在心中多少能得到一些抚慰。
  黄泥镇往昔的繁荣,和其地处三县交界的地理位置是分不清的,在当时主要靠人力交通的时代,黄泥镇连通着潜、怀、太三县的联系,依托水运的优势,互通有无,杂货汇集,发展成一个远近闻名的商埠集镇,在步行往返的一日行程内是三县村民最好的集贸去所。
  在现代交通发达的今天,黄泥镇失去了多次发展的机遇,跨过长河连接怀宁狮子山的桥梁一直未能建成;连接太湖的黑河大桥则是多快好省的产物而无法通车,坝头道路也因为村民的建房而被挤占,就连自行车也很难通行了;连接桃铺及王河的道路也因为资金的原因,时至现在也只能满足行人通行;唯一连接高脚岭的汽车公路远远不能符合要求,就连汇车也很困难,在汊河桥上还要禁止重型或大型车辆的通过;交通是抑制黄泥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只能说,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及改革开放前,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集贸重镇。
  黄泥镇的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各种灯会、民间演出剧目、说书,杨神庙、大王庙、社神庙庙会……十分流行,充分体现出浓厚的皖西南特色,只可惜都在破除迷信活动中遭到破坏,现在经发掘整理的“十二月花神”灯会,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泥的大蒜、菠菜、野生鲫鱼、湖藕……是菜蔬中的上品。油条、烧饼、米粉发粑、盞子糕、小麦粑、野菊粑、手工咸挂面、各种麦芽糖粑、糯米圆子、山粉圆子、手工炒制的西瓜籽、米粉蒸肉、壶泡茶,还有菱角、甘蔗……都是难得享受的小吃精品,其中黄泥特色的米粉蒸肉还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把一种菜肴列为非物质文化项目,充分体现出黄泥镇具一方特色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在我的记忆中,黄泥古镇的集镇民居,具有典型的皖西南明清古镇特点,其规模及建筑美感一点不亚于现在媒体上宣扬的古镇风采,只可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现在只能从个别地方管窥到古镇当年的风貌。
黄泥镇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其中较有名的人物有:
  (1)、郝兆先,(1896—1978),又名天柱,曾化名一秒、郝宣,黄泥镇人。1918年赴日就读于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1919年,投身于“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发动成立安徽省学生联合会。6月,郝兆先到湖南长沙任《救国日报》驻湘记者,会见过毛泽东。1920年,郝兆先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和各界联合会驻上海代表;后又任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总会评议员。曾赴苏参加远东民族会议,并学习考察近四个月。1922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国民党,复就读于日本帝国大学法科。任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总会干事。1923年,任中国国民党东京支部干事,谒见过孙中山。其祖父病世时,孙中山题赠过“教忠留懿”的挽幛。
  1924年,郝兆先回日本前,在上海又先后两次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介绍他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郝兆先任中国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工人部部长;1926年任驻日总支部华侨运动委员主席。1927年,中共中央调东京支部书记王步文和郝兆先等回国,分配到上海做国民党工作。郝兆先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部秘书、代部长,“四·一二”惨案发生后,党组织通知郝兆先及王步文到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主席。8月,郝兆先投奔方振武部任指挥部少将参谋,化名郝宣。1928年,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任沧县少将县长。9月,国民党反动当局得知郝宣即郝兆先,向方振武提出要郝兆先归案。在方振武的掩护下,郝兆先东渡日本避险。1929年回国。1931年,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被害后,郝兆先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因而脱党。
  1932年,郝兆先随好友邵力子赴甘肃省兰州。邵力子任省主席,郝兆先任省府第一科长。不久,改任临洮县县长。1934年,邵力子调任陕西省主席,郝随同到陕西,任蓝田县长。1938年春,赴洛南县任县长。在任时,他将延安派来的干部安排在抗日动员委员会任委员,以便根据中共的方针、政策,开展抗日斗争。多次掩护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脱险出境,多次营救进步青年学生。引起国民党右派的不满,被撤职。1940年离开洛南去西安,后任律师多年。
  西安解放后,郝兆先参加陕甘宁边区法院工作。1950年任陕西省人民法院审判员。1951年调西北司法部工作,兼西安解放中学校长。1952年任民革陕西省委员会筹委和第一届委员;同年调西北民族学院任秘书。1953年任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1954年任陕西省参事室参事。1958年在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后在反右倾运动中被撤职。送回原籍黄泥“教育改造”。1978年在黄泥去逝。1983年,经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2)、谢祁钟,1903-1989,黄泥谢家塝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即执教于北师大附中、北方中学。1935年回安庆先后在省立高级蚕桑学校、六邑中学、东南中学任教。1943年回潜山,曾任潜山中学教务主任、校长。1947年离开潜山,先后任安庆女子中学、六邑中学、江苏溧阳县立中学教师,建国后任溧阳中学教导主任及镇江师专教师,退休后寓居溧阳,1989年逝世。
  (3)、金庭柏,又名金友璧,1932年1月出生,黄泥金墩人,毕业于潜山中学。
  1949年家乡解放时,当过村委会文书。1950年,到黄泥区政府当文书,此后遴选任板门乡长,黄泥区民政区员,中共黄泥区委会组织干事。1953年初入党,旋即调任中共潜山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干事、秘书,不久调任县委办公室秘书。1956年调任地委办公室秘书、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接着调任地委办公室主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地委派他到潜山任工作组长,后经省委批准任潜山县委代理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错误批斗,不久调任望江县革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1972年被选为安庆地委常委。不久调任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兼政工组长,随即提升为地委副书记、地革委主任。
  1979年6月,调任阜阳县委书记。1981年调任阜阳地委副书记。1983年调任芜湖市委副书记,1988年任芜湖市委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委员。1992年退居第二线,同年出席中共十四大。1993年春任政协、安徽省常委,直至1998年退休。退休后寓居安庆。


至于还有哪些知名人物及其简历,希望得到乡亲们提供。(转于本人空间,感谢原作者)
这里所记的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褊执及漏误在所难免,希望得到对黄泥镇有更深了解的乡谊们指正。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7-21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7-2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泥的金庭柏是个名人。
发表于 2012-7-2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下里巴人 于 2012-7-21 09:09 编辑

       楼主对黄泥的介绍非常全面而又客观,不难看出,楼主是一个高知型的“老黄泥”,且对故乡黄泥有着深深的爱慕和丰富的内在情感!
       黄泥有你而骄傲!黄泥有你更精彩!!
      
发表于 2012-7-2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7-2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泥还有郑重(郑千里),即论坛坛友“鸿升源物流”韩鹰的曾外祖父。是一个在黄泥德高望重的老人!《潜山县志》有介绍的。
发表于 2012-7-2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的黄泥已不复存在,印象中依稀记得黄泥土产:花生,甘蔗,菱角,老布,各种鱼类……黄泥姑娘心灵手巧且风流妖娆。黄泥男人个个都是精……
发表于 2012-7-21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潜山黄泥与桐城青草相似,都是繁荣的地方。
发表于 2012-7-2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songqun1988 于 2012-7-21 10:45 编辑
下里巴人 发表于 2012-7-21 09:07
楼主对黄泥的介绍非常全面而又客观,不难看出,楼主是一个高知型的“老黄泥”,且对故乡黄泥有着深深 ...


  在论坛里的论友们,无论你今天站在哪个位置,或是高官厚禄,或身在异国他乡;对故乡唯独只有一种情,哪亲不如故乡亲,哪美不胜故乡美!
  也希望坛子的朋友们,如果哪一天,有实力了,成功了,不要忘记。轻声的一声问候,默默地一声祝福!“故乡,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谢谢你对我的评价,只是寄托了对家乡的情,怀念着家乡的人,惦记着家乡的人!
  其实我也是个普普通通的黄泥伢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5-25 03:21 , Processed in 0.07730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