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89|回复: 5

《那些年 那些事》(三)古老了,收音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9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始知相忆深 于 2012-7-5 21:29 编辑

       收音机在当下的中国越来越少见了,甚至可以说已经很古老了,其实也才二三十年,怎么就古老了呢,原因是现代社会发展太快了。上十几八十年代,城里乡下遍地可以买到,可是现在,你如果要买一个收音机估计也不是容易的。我十四岁的儿子就没见过收音机长什么样。大概只有一些恋旧老人还对它情有独钟,街头巷尾,公园马路上他们形单影只的拿个袖珍收音机把耳朵对着上面听,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太吵了。
       我对它也怀着深深的眷恋,它连牵着我许多美好的回忆,美好的时光。
      我大概80年记事的,因为我现在依然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今年八零年了”,那一句好像是我大姐说的吧,因为那时我大姐十七八岁,应该对新的年代充满欣喜和渴望吧。那一句话似乎使我懵懂的童年一下清晰了,光亮了,就像漫漫长夜里的行走就此结束,从此开始了明明白白敞敞亮亮的生活。后来就天天听到收音机里播一首优美而又昂扬的歌,“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那首歌应该就是八十年代的经典歌曲吧,我至今会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家户户好像只有几种屈指可数的“现代化装备”,排名第一应该是白炽灯泡,排名第二的便是手电筒,第三就是收音机了。还记得我们村通电时,我们比过年还欣喜,当十五瓦的灯泡亮起时,那种感觉比现在买一个四十二吋的液晶电视还骄傲自豪。那真应了一句老话,叫“穷欢喜”,不过那种穷欢喜是一种真正刻骨铭心的喜悦,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张白纸,一点亮丽的色彩就足以装点。不像现在快乐变得那么遥远,我已经很久没有开怀大笑的舒畅了。
       手电筒是家里的宝贝,只有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家长才给我们用。而收音机是我们的宝贝,家长绝不会跟我们孩子抢,也许他们也没工夫没心思跟我们抢,因为他们有许多事要做,许多事要想呢!虽然大人不抢,但是我们孩子可要抢,家家都好几个孩子,而且都挨肩大的,谁让谁呀?谁都没有孔融让梨的风范,所以为收音机吵嘴打架的比比皆是。
       我和我二姐就常常为收音机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我妈就护着我,二姐时常暴跳如雷。但是没有办法,她就咬牙切齿的说我妈偏心,说自己不是妈亲生的。
       我最惬意的时光是夏天树荫下一边编着圈席,一边听着广播剧,或者刘兰芳的评书。广播剧和评书间歇时,就起来挺挺腰,扭一扭,然后到地里摘瓜。冒着毒辣辣的太阳来到地里,弯腰低头在瓜秧之间来回翻,找到一个大点的就拧下来,随便再扯点叶子擦吧擦吧就吃。那也算是对自己的犒劳吧。
       我也有轮不到听收音机的时候,毕竟二姐有时寸步不让,我也只好气鼓鼓的走开。我们很多小姑娘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编圈席,为的是凑别人的收音机听。在我家西边有姐妹仨,我二姐和老大小芬要好,我和老二传珍要好,老三传粉和我也还行,(传粉后来成了小包的老婆)。还有其他几个大小相仿的女孩,我们经常在一起编圈席,哪里凉快就往哪里去,抱着苇眉子拿着专用的镰刀头就走。他们总有一个能轮到带收音机的。
       我记得我们常去的地方是她们三姐妹的家门口,她们家有一棵巨大的槐树,能从早晨到下午两三点钟都能有浓密的树荫。我们找好自己的地盘,就打开收音机,我记得八点多一般都是广播短剧,单篇的,大多是反映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比如新旧观念的较量,还有就是自由恋爱的居多。十点半有固定的评书,大多都是刘兰芳的《杨家将》《岳飞传》,单田芳的《程咬金》《隋唐英雄传》,我们七十年代的人多是听着他们的评书长大的,可以说评书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光秃秃的心灵荒野开始变得绿意葱葱,甚至有点诗情画意了。下午四点多一点有中央广播台的《小喇叭》,我至今还记得它的片头音乐“当地当,当地当”,然后出现一个童稚的声音“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我们小学是四点五分放学,但是我家和学校有一点路,所以我下午放学几乎都是跑着回家的。那时候《小喇叭》里大多都是一个姓孙爷爷讲《西游记》。很多孙悟空的故事我都是从那时听来的。傍晚六点半又是评书。不过内容是和第二天上午的一样,因为第二天是重播的。
       那时除了评书是连续的,还有一种广播连续剧也是连续的,我记忆深刻的是路遥的《人生》,讲的是刘巧珍和高家连爱情的故事,刘巧珍的形象虽然没有见过,但她贤惠能干善良的形象永远在我心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十年代末出现一种配乐的小说,那就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那是一种创新,也应该是改革开放后思想界、文艺界的一种进步吧。
发表于 2012-6-29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的感觉,不错。记得当时过大年有六盘菜算是最丰盛的了,不带嘴的东海烟只有公社干部才能抽得起的。
发表于 2012-6-29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当年刚毕业,花了158元买了个所谓的德生“短波王”,收音机还在,收听的耐心却从来没有过。
发表于 2012-6-30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家户户好像只有几种屈指可数的“现代化装备”,排名第一应该是白炽灯泡,排名第二的便是手电筒,第三就是收音机了!
发表于 2012-6-30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当年我结婚的时候,大队的一班人送我一台29元的珍珠牌收音机。我受宠若惊,专门放一挂千鞭迎接。如今这台收音机放仍在乡下的柜子里,我一直把它当作“文物”收藏着。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里巴人 发表于 2012-6-30 07:18
记得当年我结婚的时候,大队的一班人送我一台29元的珍珠牌收音机。我受宠若惊,专门放一挂千鞭迎接。 ...

你那一年结婚的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4-29 08:05 , Processed in 0.07321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