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823|回复: 23

金紫山下采风忙 千年古镇待开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13250182edb0ebuttin00b.jpg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加快扶持开发力度  建设文化旅游大镇
        ――官庄镇文化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官庄镇地处潜山县东北角,桐、岳、潜、舒四县交界处。全镇总面积188平方公里,位居全县第二;辖1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344个村民组,8535户,33000多人。官庄文化底蕴丰厚,名人辈出。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生态文化、“非遗”文化、禅宗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群众文化多彩多姿。近几年,按照县旅游总体规划的要求官庄镇政府邀请各类媒体、知名人士和旅游界专家来镇采风、考察,连年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镇,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采取措施使文化遗产得到一定的保护,景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主要地段景点标志牌得已安装。今年山区公路正在进行全线拓宽改造,下浒山水库即将修建,官庄镇旅游资源的活力日益凸现,此次调研可见官庄镇完全具备打造文化旅游大镇的充足条件。

   一、资源情况

211513jbuxmznn5uanst54.jpg

      

(一)生态胜境金紫山

     位于官庄镇北部的金紫山,是省级森林公园,因古有金紫世家而得名。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潜山县的最高峰。金紫山山形巍峨、气势雄伟,顶峰突起,挺拔险峻。景区有一线岗、双虹岩、气楼瓶、天鼓墩、金鸡门、凤冠石、延寿关、渡仙桥、摩星石、天然塔、筛月谭、仙女崖等胜景12处,古代文人题刻20余处。其中仙女洞石门石窗,高敞空豁,四壁清爽,成天然石室,相传古时有一美女在此修炼成仙。前人题诗云:尘寰哪晓蓬莱境,到此方知即是仙。山中森林茂密,环境清幽,风光旖旎,古迹悠久,传说奇趣,森林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于一体。金紫山旅游已正式列入新一轮潜山旅游总体规划,投资4万多元的镇区至平阳河旅游道路已整修完毕。

  

(二)禅宗圣地香山寺

151939gff4hevhecec044z.jpg

          大香山寺,位于官庄镇平峰村境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山主峰1140米,香山寺端坐于千米的高山丛林之中,东见浩浩长江,南瞻巍巍天柱,西望悠悠司空,北眺舒城桐庐。该寺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号称“佛国三千大世界, 天下禅林第一家”。松林掩映下的禅院,庄严肃穆,钟石和鼓石座落左右,寺内禅像罗列,有巨钟一口,铜身银顶,其高3.2米,围6米,厚0.23米,重万余斤,上刻12000多捐铸人姓名,故名“万名钟”,为全国最大钟,堪称禅林一绝,每日晨钟暮鼓,声传数里,绕梁不绝。大香山寺进寺1.8公里道路已水泥硬化,投资280万元的大雄宝殿已于去年峻工落成。

   

(三)“非遗”国宝桑皮纸

1336321pgc6k9i6cgz9tkz.jpg

         官庄的“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是我县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桑皮纸的生产始于汉末,因此又称汉皮纸,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桑皮纸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吸水性强,主要用于高级包装和制伞、糊篓、做炮引及制作文化工艺品。2004年世界非遗保护基金会和中国故宫修复联合组织访得深山这一绝品用于故宫倦勤斋修复。 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官庄镇刘同焰、余一富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为使这千年绝技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镇党委政府、县文广新局和县文化馆在镇文化广播电视站建成了“桑皮纸”保护中心,向大众展示这一古老工艺的制作流程。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并对外开放。

        

(四)名门名人故宅居

   

1、“七叶衍祥”德馨庄

011.jpg

        德馨庄坐落在官庄老街上街头,是余氏五世堂余文章一家七代130余口居住场所,扩建于乾隆56年(1791年),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五进,雕梁画栋,历史、建筑、艺术价值颇高。扉门上悬“德馨庄”意即先祖德行流芳久远,正门门楣上镶“恩旨”二字,下方“五世同堂”乾隆手书石刻遒劲有力。系时任县令见余氏五世同堂和睦相处,报奏朝廷,乾隆皇帝赐扁褒赏所得,时隔三年又赐“七叶衍祥”匾额。

      

2、名门望族余氏祠

        余姓乃官庄大姓且名人众多,古今有史料和文献记载的名人就有20多位,余受之著有《天文韵言》,余谊密曾代理安徽省长,余英时2006年获克鲁格人文与社科终身成就奖。余氏宗祠位于德馨庄东南角,占地1000平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挪作公用,现申报“省文保”获得批准,正在修复之中。。

        

3、世界名流余英时

          余英时出身于官庄望族,父亲余协中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30年余英时在天津出生,6岁至14岁在祖籍官庄度过了美好的青少年时光。 1950年至1955年余英时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后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后发表中、英文著作数十种。曾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约翰·克鲁格终身成就奖”。其故居保存完整,屋壁绘满全国难得一见的大量大跃进时代壁画。

   

(五)红色文化勉后人

   

1、烈士墓园眠大化

0934451o6aqp6iq64qro6o.jpg

        余大化,1899年2月出生于官庄镇金城村。1921年春,参加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备工作。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中共潜山特支书记,是潜山县党组织第一任领导人。1927年12月8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潜山梅城,年仅28岁,安葬于金城村境内的官庄烈士陵园。该陵园共葬有包括新四军政委牛金山在内的18位烈士遗骨。

        

2、皖西工委遗旧址

        皖西工委旧址位于我镇日光村境内. 1945年10月中旬,中共舒桐潜工委改为中共皖西工委,直属中共华中分局领导,下辖3个县委、2个工委。同年组建皖西大队,队员400余人,由钟大湖任队长,桂林栖任政委,总部设于东后冲即即现在的官庄镇日光村华家祠堂。(华家祠堂原由华氏子孙修建,气势宏伟,为宫殿式的古建筑。乾隆为表彰华氏子孙孝义,曾赐御匾《忠孝义和》。祠堂内古迹众多,外三进,里七进,东西有厢房,古楼、古塔、青石桥、参天树,宗祠大门高大威武,修龙雕凤,大气华美。门前石鼓似斗,宗祠门前路面宽4米有余,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栉比相联,曲直有致,弯凸自然。近期祠堂已修葺如新。

      

(六)古镇新歌奏和谐

      

1、官庄豆腐一条街

135519g2s6603qlq2lszs0.jpg

 

官庄古镇创始于汉末、兴盛于明清。先民以造纸为主业,依山傍水、群居成镇。宋元后就是桐、潜、舒、岳四县(市)的物资集散地,乾隆年间即有“官庄一条街”之称 。  官庄老街全长300余米,宽3米,路面全由青石板铺成。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最富特色的便是挨家挨户的豆腐坊。   由于官庄海拔高,山地土质好,气候湿润,特别适宜黄豆生长;加之山里清泉众多,甘甜清冽,做出的豆腐白如玉、嫩如脂、素而香、鲜而纯。因此,几百年来,这里家家户户便形成了做豆腐、吃豆腐的习惯。官庄豆腐坊至今还保留着传统手工做法。从选豆、浸泡、上磨、挤浆、烧煮、点卤、压单,每道工序均精工细做。豆腐、豆皮、豆棍、千张、酱干等系列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武汉等大都市。

      

2、凤溪桥头千年树

105759ns3jblqgjqv0ts1t.jpg

        官庄小河流过古镇北侧,凤溪古桥横跨小河两岸,桥体精巧秀美,桥头街口有珍稀古树银杏一棵,树龄千年,树干粗壮四人合抱,枝叶繁茂遮天蔽日,树周砌石栏,荫下列石凳,是远近居民农忙劳作休憩、夏日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3、广场文艺乐歌舞

205529gwinzu85owpbjipx.jpg

         二〇一一年官庄镇投资500万元在镇区中心建成了占地面积6000平米的中心文化广场。镇政府和文化站购置音响一组,并特地从官庄小学聘请专业舞蹈老师来广场教授舞蹈。官庄的广场舞蹈起点高,节奏明快、动作优美,质量堪称全县一流。每晚来此放歌起舞、观舞休闲的人数不下200人次,场面蔚为壮观。 

        

4、民间技艺有传承

         官庄盛产桑皮纸,自古为书画之乡,民间书画、剪纸技艺远近闻名,书画名人众多,剪纸技艺高超。官庄村张胜友、金城村刘根的书画多次在县文化馆展出。孔士村龙狮灯闻名遐迩。另外官庄的二胡、唢呐、笛子熟练演奏者遍布各村,技艺多承祖传家教。

      

二、存在问题

        

虽然官庄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官庄打造文化旅游大镇的主客观条件均已具备。但由于位置偏僻、交通落后、政府财力有限,致使有用的资源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官庄人心目中美轮美奂的人间胜境和丰厚饱满的文化姿态尚如豆蔻处女待字闺中,不为世人注目。官庄打造文化旅游大镇仍存在现实的困难和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重点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如省级森林公园金紫山林木幽深,生态优美,但道路崎岖、山势险峻,林中无任何安全保障和休闲服务设施。二是部分文物和景点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金紫山的重要景点仙女岩曾因花岗石开采失去原有的风貌;一些古建筑虽保存完好但因为潮湿和风化显得晦暗破败。三是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改善,大香山寺进寺道路虽已实现硬化,但山路险峻,路面狭窄,仅足单车通行;大香山寺与板仓自然保护区隔山相连,但两地无公路交通。四是景点周边环境亟待改善,因为有限的资金仅能勉强维持景点的保护,景点周边环境未能同步改良。五是民间艺人处于自然分散、流动状态,缺乏正规系统的培训,技艺水平有待提高。六是文化工作队伍有待加强。文化工作人员数量不少,但真正的专业人员却聊聊无几,其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较弱,在文化活动中,不能很好发挥组织辅导功能。

      

三、对策及建议

    为使官庄的秀山灵水与人文风貌能为世人共识共赏,使官庄的文化资源早日成为官庄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此次调研特提以下建议:

         

一、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镇政府应加强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文化的整合力度,使自然、生态、人文文化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抓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旅游文化的探讨和研究,使文化为旅游服务、为旅游增色,以旅游促文化发展、促经济增长。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增强对我镇旅游资源的重视、保护和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进程。保护好现有的文化资源,修复已经损坏和即将损坏的文化资源;加快道路的改造升级,修筑大香山寺至板仓公路,将金紫山森林公园和板仓自然保护区融为一体;结合村庄整治加强环境的清洁治理;尽快招商引资引智,把官庄的旅游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和繁荣,使官庄的文化旅游成为全县旅游事业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三、加强人才的管理和培训。一是加强对民间艺人的管理,鼓励、扶持音乐、舞蹈、剪纸、龙狮灯等民间文艺表演和创作,挖掘培养文艺新人和传承人,使民间文艺成为官庄旅游文化的一部分。二是加大对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把旅游文化作为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增强他们管理水平、指导水平和创作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打造旅游文化大镇服务。

         

四、培养景区群众主人翁意识。官庄的旅游资源缘自万万千千年的天设人造,缘自官庄人对美好传统执着的坚持和守护,这是官庄人的骄傲,也是文化的幸运,值得所有官庄人去珍惜、爱护和传扬。官庄人尤其是景群众均应具备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切实加强大局意识、长远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和配合意识。尽可能地为官庄创造一个清洁、优美、舒心的旅游环境,让官庄成为文化繁荣、文明发达的旅游明星乡镇。(本文转自官庄论坛)

发表于 2012-6-1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优美,建议中肯
发表于 2012-6-19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紫山峰是否为猪头尖?
发表于 2012-6-19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桑皮纸”不是“物质文化遗产”吗
发表于 2012-6-19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山区公路正在进行全线拓宽改造,下浒山水库即将修建,官庄镇旅游资源的活力日益凸现,此次调研可见官庄镇完全具备打造文化旅游大镇的充足条件。
发表于 2012-6-19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同焰可是省设计院的刘总
发表于 2012-6-19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庄,加油!
发表于 2012-6-19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把官庄到板仓的道路修好,在提高官庄古镇的知名度,激活板仓天然保护区的客源。一定会取到不错的作用。
发表于 2012-6-19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对。山区要发展,单凭优美的环境和自然景观是不行的,要在附属硬件建设上下功夫。但受经济条件制约着。
发表于 2012-6-19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官庄的人赞美官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6-17 17:02 , Processed in 0.088772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