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19|回复: 8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Z纯纯 于 2012-2-7 18:25 编辑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4ded9ddfd100baa1f3ca22f64710b912cafc2ee8[1].jpg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   
  
  『诸葛亮给子书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027269f731adcbef9bc61b4bacaf2edda1cc9fe5[1].jpg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 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  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 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 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 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 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 ,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   
 
原文:
诫子篇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评论 :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谈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即扎硬寨,打死仗。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出于父子之情,便是不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a21f5ec49f3df8dceddbeadccd11728b451028e8[1].jpg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

发表于 2012-2-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发表于 2012-2-6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6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要先下载,再上传!一个图也没有!
发表于 2012-2-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7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责令重发 !期待。。

  
发表于 2012-2-7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半天也没看到图片
发表于 2012-2-7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11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7-15 05:02 , Processed in 0.07328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