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深秋季节,龙潭乡万涧村杨家大屋,一所名为“萤萤公益书屋”的房子里,来了一群身穿红马甲的特殊客人,他们从流动图书车里搬出成捆成捆的书籍,麻利的摆在图书室里。


这个占地面积约234㎡的图书室,是由杨家大屋当地一间废弃造纸作坊改造而成,“这个书屋由土上建筑工作室进行建筑设计和技术指导的,改造后的书屋有3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活动区域、阅读区域和二层观景休息区。”而所有的改造资金,也是来源于千里之外的北京。“经费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党费定向捐赠的,一共1109713元。”和我们做介绍的小女孩名叫刘琳,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派驻到龙潭乡万涧村从事古村落保护的工作人员,从2018年6月开始便长期住村工作。

2017年,安徽省住建厅把潜山列为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县,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保护发展示范工作,万涧村因古村落保存较为完整而被选为示范点。这个村落位于天柱山后山,境内至今仍保留着有400多年历史的杨家老屋、杨家祠堂等古建筑。


有了造血功能的万涧村,生机一点点被焕发出来。此时的刘琳,在和领导曹璐 走访时却发现了一件更有感慨的事情。“那天去走访一户人家,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 ,爷爷奶奶围着一个孙子转。但我发现从我进门到出门,他都是盯着电视机在看动画片。”刘琳说,当时那位爷爷说了一句话,“现在的农村娃,难带哦。放在外面吧,又怕他到处跑,有个什么意外。放家里就是看电视,我们也没有什么文化,急人。” 调研结束,曹璐向研究院建议在万涧成立一个给孩子阅读的常设机构,让万涧村40多名留守儿童有不孤单的周末时光。“一开始准备依托万涧村小设点。可是2018年,村小撤点,这里的十几名留守儿童都前往龙潭小学就读。村小撤点以后,孩子们周末去龙潭小学看书更加不可能了,毕竟那么远的山路。”刘琳说,最后选择了杨家大屋的废旧造纸作坊。 得知龙潭有座党费捐赠的图书馆,潜山市图书馆的馆长夏传明立马带着员工赶到了这里。“古村落孩子的教育牵动了北京人的心,我们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得知这里的书籍不太多,我们组织了这次送书下乡活动。这次带来的书籍 近1000本,其中一些是富有潜山地域文化的图书书籍,比如张恨水、程长庚等,希望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文化自信”。



和潜山市图书馆一起行动的还有一群潜山市巾帼志愿者。“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开展了志愿整理图书活动,下一步我们会组织志愿者周末来陪伴孩子们阅读、游戏,做山顶上的守护者。”市妇联主席王小平说道。

“感谢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我们的书屋现在有了这么多的精神食粮,可以让古村落的孩子们不孤单了。”刘琳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