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90|回复: 6

黄泥、王河:黑河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公元1298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记载:“黄泥港,集太湖诸水流经于此”。当时的黄泥港在现今的西竺寺山嘴旁。太湖诸水源于上游太湖县大别山余脉山区的罗家河、石马河、汪洋河、小池河、白沙河等诸水。



千百年来,黄泥、王河人民世世代代与洪水作斗争,但始终未摆脱洪水的折磨。1931年,大别山一带连续数月暴雨不断。黄泥、王好一带大小河道洪水咆哮,大小河堤先后决口28处,整个辖区一片汪洋、洪水泛滥。1943—1946年,连续四年破圩,溃堤近百处,沙压耕田两千多亩,房屋倒塌三千多间,辖区两万多人连续四年受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里灾情,为避免洪水成灾,决定治理河道,使洪水改道而流。1955年冬、1957年秋,经上级批准,将当时的太湖县花洋乡(今黄泥镇前进、胜利两村)、怀宁县的王河乡,划归潜山。1957年5月至8月,安专水电局派员进行实地查勘,制订治理规划。通过三个方案相比较,确定采取“集太湖诸水于方家山嘴至长河王家坝,开一条新河入长河”的方案。避免太湖诸水流经黄泥、王河腹地。1960年1月,当时的潜山县黄泥公社组织3千多民工破土动工。是年夏,黄泥、王河、河镇三个公社共组织民工5千多人,突击挖河半个月。是年冬至次年春,黄泥公社又发动民工2千多人开挖黑河。


1961年4月和6月,安庆地委先后两次召集太、潜两县有关负责同志进行磋商,并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太湖、潜山两县以黑河为界,原属潜山的黑河以南红旗生产队和及长河对岸五星大队划归太湖。后在安专水电局领导的主持下,编制了《太、潜黑河治理计划书》,于1962年报省水电厅转报省计委批准施工。1962—1965年,黄泥公社又组织2千多人连年开挖黑河,按照“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五年一遇”治涝标准进行施工。1965年底,黑河治理工程全面竣工。开挖的新河长3.4公里(堤距150米,河槽宽70米,泄洪流量1000立方米/秒),累计完成土方148.1万立方米,石方4424立方米。挖压耕地985亩,迁移居民44户、176人,拆迁房屋215间。建成跨越黑河总长193.7米的六孔双曲拱大桥1座和人行桥2座,2010年在黑河下游前进段又建成跨越黑河总长228米的公路桥,使潜、太交通大为方便。



黑河改道工程告竣后,黄泥境内43个小圩联成一个大圩。原有69.6公里的堤防,缩减至17.27公里。使黄泥、王河辖区内大小河道雨量多时免于溃堤;使王家河两岸堤防和潜水下游河堤,减轻了来自洪水的压力。辖区内新增耕地6000亩。从此结束了“太湖打个风暴、黄泥必发大水”的历史。河的北岸建有三座大闸和三座电灌站,旱季时可在出口处打堰拦长河水倒流黑河,直灌黄泥、王河百分之八十的农田,使黄泥、王河近5万亩良田旱涝保收,变成了高产稳产的粮油基地,成为鱼米之乡。来源:潜山新闻网


发表于 2019-10-9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河地势低洼,是需要改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9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0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0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定胜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5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5-14 15:22 , Processed in 0.07719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