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75|回复: 1

三八节:愿天下女子身边皆是至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8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所谓“诗言志”,古人作诗,大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抱负、志向,然而文字上却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让读诗的人颇费一番脑筋,因为不得不联想作者所处的实时环境和人生经历。张籍的这首乐府诗,古往今来人们在鉴赏的时候首先便是要指出其文字和喻义双重层面的不同涵义,且多是以关注喻义层面为主。考虑到时代特征,这也可以理解。
    不过既然我们是以今人情怀来读古人诗词,那么不妨“避重就轻”,忽略此诗的比兴手法,不逐句分析喻义,只简单地了解作诗背景:中唐以后,藩镇割据,高官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李师道身为平卢淄青节度使,是当时藩镇之一,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愈弟子,师徒二人均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因此面对李师道的拉拢,张籍不为所动。这首诗便是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在喻义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抛却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仅从文字层面上看: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有夫之妇,在面对另一个男子的追求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婉言拒绝对方的故事,她忠于丈夫,守住了妇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您明明知道我是有夫之妇,还借赠送明珠向我表白,实在是不合礼法。“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但是即便如此,你的情意又确实令我感动,让我忍不住接过明珠,系在我的腰间(罗襦:绸制短衣)。“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这两句是告诉对方自己的富贵家世和丈夫的特殊身份(良人: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紧接着“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先说自己知道对方的真心,表示感谢,但是,自己当初嫁人时已经发誓同丈夫相亲相爱,同生共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我还是把明珠还给你吧,不是我对你无情无义,实在是老天作弄,没让我在嫁人之前认识你,否则……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诗中的女子其实是在“欲纵故擒”。一开始,她虽然对男子的无礼有所不满,但还是爽快地接受了对方的馈赠,让男子不仅不至于丢面子,还产生了“这下有戏”的错觉。之后,女子看似无意地告诉对方自己婆家的家世和丈夫的情况,又刻意地表达对男子的感情,让对方首先就在心里怀疑自己是否比得上这个女子的丈夫,是否敌得过她婆家的势力,进而开始动摇,无法确定自己敢不敢接受人家的感情。到这里,始终在观察对方内心变化的女子感到时机成熟,故作悲伤的将男子所赠之物退还,并说出了那句“只怨老天不怨我”的千古名句——“恨不相逢未嫁时”,将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放在今天,人们或许会奇怪,一个女子,既然深爱自己的丈夫,面对勾搭自己的男子,何不直接拒绝,反而要费这么一番周折?其实,大家没有意识到,在这一点上,今人跟古人倒是有着相似的顾虑——我又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性格,万一是个表面谦谦君子、内心充满邪恶的人,甚至他原本极其自负,此次是跟别人打赌定能成功勾搭我,却因我直接的拒绝而在人前失了面子,进而恼羞成怒,产生报复心理,那我的人身安全不就受到威胁了?与其陷入这种境地,不如温言软语,给自己留条后路。再做另一种想象,在类似的事情中,女子真的对男子一见钟情,但在古时限于封建礼教,在当代难抵社会舆论,都不得不放弃,而对于男子,自己又不忍其伤心,只得含泪告别,期待来世有缘再相会。
    今天我们读《节妇吟》这首诗,感动之余,还应有一些感悟。女同胞们在选择终生伴侣的时候,还是要更多的从感情出发。互爱的两个人,只要男方有上进心,女方何不将自己对他的感情化为同他一起奋斗、一起创造的力量?同这样的男子一起,即便暂时困顿,也敌得过和另一个人长久的、没有感情的虚度光阴。万一某天真的遇到一位诗中那样的男子,你能保证自己做到“还君明珠”么?如果不能,别人会说三道四;如果做了,自己会遗憾一生。男同胞们要做的,就是让身边的女子永远相信,彼此均是对方的至爱,不仅如此,还要通过不断努力,完善自己,让她感到这一生跟了自己,值!什么“恨不相逢未嫁时”,在她的字典里,永不出现。至于具体怎么做,我也是个刚刚上路的,慢慢来,一起学习吧。
    今天是“三八节”,我也是今天才偶然知道,“三八”最早是男人间的对骂,骂人不识相、不识趣,是中国“国骂”的一种,比“三八节”早多了。最早被骂“三八”的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男人——北宋宰相寇准。具体咋回事,大家自己上网查一下历史吧。总之,谁再骂女同胞为“三八”,就是大大的无知了。(来源:微信公众号xiaocaoshuo 作者:操知璇)

    任何人在其他任何媒体转发这篇文章,请务必附上以下文字和图片:

    【小操说事】说说身边事,聊聊身边人,关注正能量,传播正能量。
    关注小操说事微信公众号方法:
    方法一:打开微信,在“添加朋友”处直接输入“小操说事”或“xiaocaoshuo”后进行搜索,弹出“小操说事”的微信图标后点击进入,选择“关注”即可。
    方法二:打开微信,通过“扫一扫”,正对本贴最下方的二维码扫描,即可添加,赶紧扫一扫吧!
小小小二维码.jpg

发表于 2016-3-9 0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加我微信看片10125415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4-6-14 22:33 , Processed in 0.081860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