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论坛,潜山网,天柱山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40|回复: 0

中 医 药 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即可查看完整内容,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潜山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笑与啸 于 2013-2-16 20:14 编辑

说明:
本帖相对于《中国膳食指南》(见健康时尚板块)算是微末之术,因膳食指南是营养师集体调查总结结晶。本帖算是个人和喜欢健康养生的朋友的交流。如没有中医基础或者没有营养学基础的请慎用。

一、药膳概念
         药膳是根据治疗、强身、抗衰老的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并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效的美味食品。它具有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1.基础理论
(1)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辨证论治
(3)阴阳五行学说
(1)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①五脏一体观——机体自身的整体性
②药膳协调人自身的完整性、人和自然、社会的统一性
人体生理系统简表
  系统  五脏  六腑  五体   官窍            经脉
心系统   心   小肠   脉     舌     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肝系统   肝   胆     筋     目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脾系统   脾   胃     肉     口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肺系统   肺   大肠   皮     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
肾系统   肾   膀胱   骨  耳及二阴  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2)辨证论治
①辨证施膳——证候
②辨质施膳——体质
(3)阴阳五行学说
① 阴阳学说与药膳
  阴平阳秘——生理  
  阴阳失调——病理
  调整阴阳——治疗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3)阴阳五行学说
②五行学说与药膳
五行的特性——生理功能、特性
五行生克——相互关系(生理)
五行异常——母子相及和乘侮——相互影响(病理)
指导临床治疗——治则、治法、施膳。
2.药性理论
(1)四气
(2)五味
(3)升降浮沉
(4)归经
(5)毒性
(1)四气
  四气,是指药有寒、凉、温、热等四种不同的性质。
  [url=]寒、凉[/url]食物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证(阳胜或阴虚)。其作用主要是疏散风热、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潜阳等。
  [url=]温、热[/url]食物则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证(阴胜或阳虚)。其主要作用是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通络、行气解郁、芳香开窍等。
  [url=]平性[/url]食物介于寒凉和温热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或寒、热病证均可,多用作营养保健。
(2)五味
  五味,指食物中酸、苦、甘、辛、咸五味。
  酸味(包括涩味)有敛汗、止喘、止泻、涩精、缩收小便等作用。
  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
  甘味有补益和缓解疼痛、痉挛等作用。
  辛味(辣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
  淡味有渗利小便、祛除湿气等作用。
  同性药物有五味之差:同一温性药物有辛温(苏叶、生姜),酸温(五味子、山萸肉)、甘温(党参、白术)、苦温(苍术、厚朴)、咸温(蛤蚧、肉苁蓉)。
  同味药物各有四气之不同:同一辛味药物有辛寒(浮萍)、辛凉(薄荷)、辛温(荆芥)、辛热(附子)、辛平(佩兰)。
  性味组合相同的同类药物,其主要作用大致相近,如苏叶、荆芥、葱白均辛温,都有发汗解毒的作用。
  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有别。
五味对五脏有一定的亲和性
  《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素问·藏气法时论》:“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 “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 。
肝—春——酸—青—木—怒—角—生—生—目—泪
心—夏——苦—赤—火—喜—徵—长—长—舌—汗
脾—长夏—甘—黄—土—思—宫—壮—化—口—涎
肺—秋——辛—白—金—悲—商—老—收—鼻—涕
肾—冬——咸—黑—水—恐—羽—已—藏—耳—唾
(长夏—夏至~处暑)

日本五行蔬菜汤
近十年来,日本盛行五行蔬菜汤,对预防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有显著的效果。发明者是日本细胞学博士立石和先生,其父、兄均因癌而死,其本人患胃癌转移至肺部,他抓紧有限的时间,从1500种食物中找出五种蔬菜熬汤,有效地抑制癌症,为生命注入活力和元气。
青——萝卜叶
红——胡萝卜
黄——牛蒡
白——白萝卜
黑——香菇
白萝卜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萝卜所含的杀菌素对某些细菌病毒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萝卜所含的淀粉酶,有助消化机能改善,其抗氧化及抑制细胞老化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能防止骨质疏松;有很强的解毒功能。
胡萝卜被称为大自然的红宝石,医学家认为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是有效的防癌物质;所含维生素A是所有食物之冠,可维护眼睛和皮肤的健康,在欧洲称“胡萝卜使女人充满女性的美”;其木质素有十分突出的抗菌作用;其叶酸有抗癌作用;胡萝卜有降压、降脂、降血糖的功能。因此多吃胡萝卜,人人健康又娇美。
牛蒡盛产于日本,故别名东洋萝卜,东洋人参。牛蒡在我国以前多为药用,而在日本是家家户户日常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二位;蛋白质、钙和植物纤维的含量为根类食物之首。植物纤维有助清除体内垃圾,故誉为“大自然最佳清血剂”;木质素是牛蒡所含最多的植物纤维的一种,具有十分突出的抗菌作用。牛蒡含有一种广效的抗癌物质——牛蒡酚;还含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养分——菊糖(适合糖尿病人食用),是一种可促进性荷尔蒙分泌的精氨酸,有助于人体筋骨发达,增强体力及壮阳。
白萝卜叶的营养价值更为惊人:其维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绿菜花的三倍以上;钙的含量是菠菜的四倍;维生素C是柠檬的十倍以上。
黑色的干香菇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磷、钾、镁、铜、锌、硒的含量在五种蔬菜中居首位);香菇中的核糖酸能增强人体抗病抗肿瘤的能力;香菇含有的香菇多糖是调节人体免疫细胞的促进剂。
黄色食物健脾:黄色食物可以健脾,增强胃肠功能,恢复精力,补充元气,进而缓解女性荷尔蒙分泌衰弱的症状。黄色食物对消化系统很有疗效,同时,也对记忆力衰退有帮助。
代表食物有:豆腐、南瓜、柑橘、柠檬、玉米、香蕉和鹌鹑蛋等。
黑色食物补肾:黑色食物有助提高与肾、膀胱和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刺激内分泌系统,促进唾液分泌,有促进胃肠消化与增强造血功能,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功效。
代表食物有: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香菇、黑米、虾、贝壳类等。
(3)升降浮沉
  
  升——上升或升提。
  上升——用于病邪在上的病证;
  升提——用于病势下陷的病证。
  降——下降或降逆。
  用于病势上逆的病证。
浮——外浮或发散。
  用于外邪闭表的病证。
沉——收敛或泻利。
  收敛——用于外脱的病证。
  泻利——用于内积不泄的病证。
注意:
  多数药物和食物只有双向作用,如生姜既能发汗以解表,又能降逆以止呕。
  不是所有的药物或食物都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
  药物和食物的升降浮沉与炮制和烹调有关,如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多则下行等。
(4)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和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作用是有一定范围或选则性的,是人们对药物或食物选则性作用的系统性认识。
  如同是寒性药物或食物,虽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不同。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心火。归经理论使得药物或食物对脏腑经络的作用部位更加明确和具体。
  药物和食物的归经,还与五味有关,其中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  
(5)毒性
  毒性是指药膳原料对人体的损伤、危害作用,是选择药膳原料和配伍膳方必须重视的方面。
  
  对有毒的原料运用时,应掌握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认识其毒性大小、毒性产生的原因及排毒解毒的方法,不能乱用。
  (2)熟悉毒性作用产生的量,如白果量小可定喘止带,过量引起中毒。
  (3)掌握减毒方法,如半夏用生姜制,附片久煎,均可减毒。
  (4)“毒性”有双重性,一方面可能对人体产生损伤;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这种毒性治疗疾病,运用得当,常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3.配伍理论
(1)配伍原则
  药膳配伍,是指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药膳学理论,在认识机体状态的前提下,将两种以上的药膳原料按一定原则配合运用,达到增强效能的目的。
  药膳配方原则一般按主(君)、辅(臣)、佐、使的要求。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言:“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主要原料:其主药是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作用,解决主要矛盾的。
  辅助原料:辅药是配合主药加强疗效,起协同作用的。
  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缓解、消除主药烈性的药物。此外还有“反佐”作用。
  使药:即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用的药物。
(2)配伍的选料方法
①传统食物的选用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谷物类:少数偏凉(荞麦、苡仁)或偏温(糯米),大多数性味甘平,能起到健脾和胃,强壮益气之功效。
  禽肉类:甘平性味较多,其次为甘温,甘平益气,甘温助阳,甘淡渗湿通利。  
  
  畜肉类:性味以甘、咸、温为多。甘能补,助阳益气;咸入血分、阴分,可益阴血;温以祛寒。
  水产类:淡水鱼中有鳞鱼和鳝鱼性平或偏温;无鳞鱼性平或偏凉。
  蔬菜类:是防病治病的良药。少数蔬菜性温(香菜、大蒜等),能起到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的作用。多数蔬菜性寒凉(苦瓜、茭白、芹菜、藕等),多能清热除烦,通利二便、化痰止咳。
  野菜类:大多性味寒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的作用。
②药物原料的选用
  药物或食物都有各自的性能它们配合使用时,会产生各种变化,前人在总结配伍关系时,提出了药物或食物的“七情”学说,在“七情”,除“单行”单味药物或食物以外,其余六个都是谈的配伍关系。
七情:
  单行:单一物料(药物或食物)的独立使用。如独参汤。
  相须:功能相似的物料配合使用。以互相增强作用  如山药与母鸡配伍使用,明显增强补益强壮作用。
  相使:两种以上物料同用,以一种物料为主,其余为辅。如黄芪炖鲤鱼,黄芪益气可增强鲤鱼利水消肿之功,两者起协同作用。   
  相恶:两种物料配伍使用,一种物料能减低另一种物料的副作用。如食用螃蟹常取用生姜,以减轻螃蟹的寒性.并解蟹毒。
  相畏:两种物料配伍使用时,一种物料能降低另一种物料的作用,甚至相互抵消作用。如人参恶萝卜,因萝卜耗气,能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指两种物料配伍时,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杀:两种药物或食物配伍时,一种药物或食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或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3)配伍禁忌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敛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黎芦。”(张子和的《儒门事亲》)
  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刘纯《医经小学》)
  药食相反、食物禁忌:
  猪肉反乌梅、桔梗;狗肉恶葱;鲫鱼反厚朴忌麦冬;鸭蛋忌李子、桑葚子;羊肉忌南瓜;鳖肉忌苋菜;鸡蛋、螃蟹忌柿、荆芥;茯苓忌醋;葱忌蜂蜜;人参恶黑豆,忌山楂、萝卜、茶叶等。
  此外,胡萝卜、黄瓜等含有分解维生素C的食物。不宜与白萝卜、旱芹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配伍;牛奶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不宜与菠菜、紫草等含草酸较多的食物一同食用。
  身体状态特殊时要注意药食宜忌。如体质、妇女经期、孕期(妊娠禁忌),“产前不宜热,产后不宜凉”。
4.治法理论
(1)汗法
(2)下法
(3)温法
(4)消法
(5)补法
(6)理气法
(7)理血法
(8)祛湿法
一、药膳的特点
(一) 历史悠久
(二)隐药于食
(三)炮炙特殊,加工巧妙
(四)注重调理(脾胃)
(五)影响广泛
(六)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七)饮食宜忌,趋利避害
(八)辨证(质)施膳(辨证配伍)
(九)治病强身
(十)延缓衰老(补肾)
(十一)方使快捷
(十二)加减灵活
二、药膳的应用原则
(一)平衡阴阳
(二)调理脏腑
(三)扶正祛邪
(四)三因制宜
(五)勿犯禁忌
三、药膳分类
(一)按研究内容分类
1.药膳配药
2.药膳炮制
3.药膳烹调
4.药膳药物和食物
5.药膳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按药膳性状分类
1.药膳菜肴         7.药膳糕点  
2.药膳米面食品     8.药膳糖果
3.药膳饮料         9.药膳蜜饯
4.药膳罐头         10.粥食类
5.药膳汤羹         11.茶类
6.药膳精汁         12.其他类
(三)按药膳作用分类
  
1.滋补强身类   
2.治疗疾病类
3.保健益寿类

治疗疾病类

     (1)解表类          (8)消食解酒类
     (2)清热类          (9)理气类
          (3)泻下类          (10)理血类
     (4)温里祛寒类      (11)安神类
     (5)祛风湿类        (12)平肝潜阳类
     (6)利水祛湿类      (13)固涩类
     (7)化痰止咳平喘类  (14)补益类
(四)按制作方法分类
1.炖类               7.炒类
2.焖类               8.熘类
3.煨类               9.卤类
4.蒸类               10.烧类
5.煮类               11.炸类
6.熬类
四、药膳食品的烹调方法(略)
五、常见食物按四气分类
1.寒性食物
淡豆豉、马齿苋、酱、苦瓜、藕、食盐、甘蔗、柿子、茭白、蕨菜、荸荠、紫菜、海藻、海带、竹笋、慈姑、西瓜、甜瓜、香蕉、猪肠、桑葚、蛏肉、柚、冬瓜、黄瓜、田螺。
2.热性食物
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胡椒。
3.温性食物
  高粱、糯米、韭菜、小茴香、刀豆、生姜、葱、芥菜、香菜、油菜子、韭子、大蒜、南瓜、木瓜、薤白、、醋、龙眼肉、杏子、杏仁、桃、樱桃、石榴、乌梅、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鹿肉、熊掌、羊肉、狗肉、猪肝、猪肚、火腿、猫肉、鸡肉、雀、鳝鱼、虾、淡菜、鳙鱼、鲢鱼、海参、羊乳、鹅蛋。
4.凉性食物
小米、大麦、绿豆、小麦、薏米、荞麦、腐、茄子、白萝卜、冬瓜子、冬瓜皮、丝瓜、油菜、菠菜、苋菜、柑、苹果、梨、枇杷、橙子、西瓜皮、芒果、橘、槐花、菱角、茶叶、蘑菇、猪皮、鸭蛋。
5.平性食物
豌豆、黑大豆、赤小豆、蚕豆、黄豆、粳米、玉米、白薯、马铃薯、洋葱、藕节、黄花菜、荠菜、香椿、茼蒿、圆白菜、芋头、扁豆、胡萝卜、白菜、豆豉、百合、荷叶、橄榄、无花果、李子、葡萄、白木耳、木耳、香菇、黑芝麻、榛子、南瓜子、落花生、白果、莲子、桃仁、李仁、酸枣仁、猪肺、猪心、猪肉、猪肾、猪蹄、牛肉、鹅肉、白鸭肉、鹌鹑、鹌鹑蛋、蜂蜜、蜂乳、香榧子、芡实、燕窝、鸡蛋、鹅蛋、牛奶、白砂糖、黄鱼、泥鳅、鲳鱼、青鱼、鲫鱼、鲤鱼、龟肉、鳖肉、海蛰。

六、常见食物按功效分类
  祛风散寒类:肉桂、生姜、葱、芥菜、香菜。
  祛风清热类:淡豆豉、茶叶、菊花、薄荷。
  清热泻火类:苦菜、茭白、蕨菜、苦瓜、西瓜、松花蛋。
  清热生津类:柠檬、甘蔗、荸荠、甜瓜、苹果、甜橙、柑、番茄。
  清热燥湿类:荞麦、香椿。
  清热凉血类:藕、黑木耳、茄子、葵花子、芹菜丝瓜、食盐、茄子。
  健脾和胃类:山药、大枣、南瓜、大头菜(甘蓝)、牛奶、木瓜、栗子、玉米、白鸭肉、芫荽、柚、醋、糯米、芒果、猪肚、胡萝卜、无花果、粳米、芋头、扁豆。
  健脾化湿类:香椿、薏苡仁、大头菜、蚕豆。
  驱虫类:大蒜、南瓜子、榧子、榛子、醋、石榴、椰子肉、乌梅。
  消导类:山楂、麦芽、鸡内金、神曲、萝卜、茶叶、薄荷。  
  温里类:小茴香、八角茴香、干姜、丁香、葱、蒜、韭菜、桂花、刀豆、羊肉、鸡肉、椒、花椒、胡椒。
  祛风湿类:樱桃、木瓜、鹌鹑、五加皮、薏苡仁、黄鳝、鸡血。
  利尿类:冬瓜、赤小豆、西瓜、黑豆、葫芦、玉米、白菜、鲫鱼、鲤鱼、白鸭肉。
  清热解毒类:马齿苋、赤小豆、蓟菜、酱、苦瓜、南瓜、绿豆、豌豆。
  清热化痰类:紫菜、海藻、海带、白萝卜、冬瓜子、荸荠、海蛰、鹿角菜。
  清热利咽类:荸荠、橄榄、罗汉果、鸡蛋白。
  清热解暑类:西瓜、绿茶、赤小豆、椰汁。
  温化寒痰类:生姜、橘皮、洋葱、杏子、洋葱、佛手、香橼、桂花。
  止咳平喘类:杏仁、花生、乌梅、白果、梨、枇杷、乌梅、小白菜、百合。
  通便类:竹笋、香蕉、蜂蜜、菠菜、番茄。
  安神类:蘑菇、小麦、酸枣仁、猪心、龙眼肉、百合、莲子、石首鱼。
  行气类:高粱米、荞麦、刀豆、韭菜、茴香、白萝卜、大蒜、佛手、香橼、柑皮、火腿、柑、橙子、菠菜。
  活血类:慈姑、油菜、桃仁、酒、山楂、茄子、醋、蚯蚓。
  止血类:猪肠、栗子、莴笋、藕节、黑木耳、乌梅、香蕉、枇杷、槐花、黄花菜、茄子。
  收涩类:石榴、乌梅、高粱、鲍鱼、芡实、黄鱼、莲子。
  平肝类:绿茶、芹菜、番茄。
  补气类:狗肉、牛肉、鹅肉、鸡肉、狗肉、鹌鹑、青鱼、鲢鱼、糯米、小米、大麦、莜麦、黄米、粳米、山药、豆腐、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
  补血类:桑葚、荔枝、大枣、桂圆、黑木耳、菠菜、松子、胡萝卜、猪肉、羊肉、猪血、牛肝、甲鱼、平鱼、海参。
  助阳类:韭菜、枸杞、核桃、豇豆、韭菜、丁香、刀豆、羊肉、羊乳、狗肉、鸽蛋、鹿肉、雀、鳝鱼、海虾、淡菜。
  滋阴类:桑葚、黑木耳、银耳、大白菜、梨、鸡蛋黄、甲鱼、乌贼鱼、葡萄、猪皮、牛奶。


桂圆莲子粥
材料:桂圆肉15g,莲子15g,大枣10枚,粳米100g。
做法: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
功效:益心宁神、养心健脾。
适用于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大便溏泄等。


酸枣仁粥
材料:酸枣仁(打碎)10g,粳米100g。
做法:同煮成粥。
功效:养阴宁心,补肝安神。
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烦失眠、心悸、体虚自汗等。


菊楂决明茶
材料:菊花5g,山楂10g,决明子10g。
做法:用开水浸泡20分钟,加适量白糖调味。
功效:降血压、降血脂、强心明目。
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


龙眼肉粥
材料:龙眼肉15g,大枣7枚,粳米100g。
做法:同煮成粥。
功效:养心安神,健脾补血。
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等。


小麦粥
材料:浮小麦30g,粳米100g,大枣10枚。
做法:同煮成粥。
功效:养心神、补脾胃、止虚汗。
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安、失眠等。


参归羊肉
材料:红参10g,当归20g,羊肉500g,调料少许。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红参、当归、调料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慢火炖煮1~2小时,待水耗干,羊肉熟烂时停火食用。
功效:益气补血,强体抗寒。
适用于老年人体质虚弱,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畏寒怕冷等症。


薏苡仁山药粥
材料:薏苡仁、淮山药各30g,大枣12枚,小米100g,白糖20g。
做法:将大枣洗净、去核,切细条;将淮山药研成细末;将小米洗净置于沙锅中,加入大枣、薏苡仁、淮山药末及适量水,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白糖拌匀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益气悦肤,清利湿热功效。
适用于脾胃两虚而颜面多皱者,以及脾胃功能较差的中老年人。


生姜粥(《饮食辨录》)
组成
  粳米50g    温中益气,善助药力。
  生姜5片    发汗解表,温胃止呕。
  连须葱(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米醋(健胃消食)调味。粥将熟时加入稍煮即可。
服法  乘热食,覆被取微汗。
功效  解表散寒,温胃止呕。
主治  外感风寒之头身疼痛,无汗,呕逆等症。
禁忌  阴虚内热及热盛之证忌用;风热表证忌用。  


生姜粥(《圣济总录》)
组成
  生姜10g(去皮切细)  发汗解表,温胃止呕。
  炙枇杷叶6g(为末)   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粳米100g  温中益气,善助药力。
制法  先煎生姜、炙枇杷叶取汁,入粳米煮粥。
服法  加盐、酱等佐料,空腹服。
功效  解表散寒,化痰止咳,理气和胃。
主治  风寒束表之头身疼痛,咳逆喘呕。


山莲葡萄粥(《中华药粥谱》)
组成
  生山药50g  补肺脾肾之气。
  莲子肉50g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神农本草经》:“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本草拾遗》:“令发黑,不老。”)
  葡萄干50g  益气补血,强筋壮骨,通利小便。
  白糖
功效  补益心脾
主治  心脾气虚所致的形体瘦弱,烦躁失眠,口燥咽干,神疲乏力,遗精盗汗,记忆力减退。


薏苡仁粥(《本草纲目》)
组成
  薏苡仁60g  利水渗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
  粳米60g  健脾益气,和胃除烦,止泻止痢。
服法  加盐5g、味精2g,香油3g调味服用。
功效  健脾补中,渗湿消肿。
主治  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筋脉挛急,四肢屈伸不利;肺痈吐脓痰;扁平疣等。


百合粥(《本草纲目》)
组成
百合30g  
     甘,微寒.入心、肺两经。
     养心安神,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糯米50g  
     甘,温。入脾、胃、肺经。
      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解毒。
冰糖
功效  宁心安神,润肺止咳。
主治  
  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引起的精神恍惚,心神不安,以及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肺燥引起的咳嗽、痰中带血等。


荷叶减肥茶(《华夏药膳保健顾问》)
组成
  荷叶60g  利水湿,健脾胃。降脂减肥主药。
   生山楂10g  甘,微温。入脾、胃经。消肉食积滞。
   生苡仁10g   健脾利湿
   橘皮5g  辛,温。开脾气,助运化。
煎服法  
  上药为末,开水冲泡30分钟后饮用。连服3~4个月。
功效  理气行水,消食导滞,降脂减肥。
主治
  单纯性肥胖,高血脂症。也可用于糖尿病、脂肪肝、胆石症的日常饮料。


蜂蜜决明茶(《食物本草》)
组成
生决明子10~30g  苦、甘,凉。入肝肾经。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蜂蜜适量    甘,平。入肺脾大肠经。
  补中润燥,止痛,解乌头毒。
功效  清热,润燥,通便。(降血脂,降压)
禁忌  决明子通便宜生用,打碎入药煎煮时间5分钟,不宜过久,否则有效成分破坏,作用降低。剂量不宜过大。



二花调经茶(民间验方)
组成
月季花、玫瑰花各9g(鲜加倍)
  血中气药,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红茶3g
  全发酵茶,性温,散寒除湿,有利于行气活血。(含咖啡因,兴奋高级神经中枢。含茶碱,兴奋血管运动中枢,改善血液循环。)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  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或痛经。


当归生姜羊肉汤(《伤寒论》)
组成
当归20g  甘、辛、微苦,温。入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生姜12g     辛,温。入肺胃经。
  温中散寒止呕。
羊肉300g   “补中益气,性甘,大热。” (《本草纲目》)补阳佳品。
功效  温阳散寒,养血补虚,通经止痛。
主治  
  寒凝气滞引起的脘腹冷痛,产后腹痛,虚劳不足、形寒肢冷等。
禁忌  阳热证、阴虚证、湿热证不宜用。


桑菊薄竹饮(《广东凉茶验方》)
桑叶5g            甘、苦,寒。入肺、肝经。
       疏风清热,凉血明目。
菊花5g            甘、苦,凉。入肺、肝经。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苦竹叶30g      甘、淡,寒。入心、肺、胆、胃经。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白茅根30g      甘,寒。入肺、胃、小肠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薄荷3g           辛凉。入肺、肝经。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功效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主治  
  风热感冒之身热不甚,微恶风寒,咽干口渴。或预防风热感冒。
禁忌  阳虚或脾虚便溏者忌用。
服法  沸水煮10分钟,频饮或作饮料。


食 疗 歌
生梨饭后化痰好,葱辣姜汤治感冒。
海带含碘消淤结,绿豆解毒疗效高。
鱼虾猪蹄补乳汁,香菇菌蘑肿瘤消。
番茄补血助容颜,葡萄悦色防衰老。
核桃润肺生乌发,黄瓜减肥有成效。
大蒜抑制肠胃炎,冬瓜消肿又利尿。
白菜利尿抗毒素,菜花常吃癌症少。


豆类食疗歌
大豆健脾补血,
蚕豆止血疗肾,
赤豆下乳利尿,
扁豆滞带止泻,
绿豆消暑解毒,
刀豆补肾祛痰,
    豌豆豇豆消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潜山论坛 ( 皖ICP备19002730号-1 )
法律顾问 涂有根 网站举报电话 0556-8281111 网站举报邮箱 124200840@qq.com

GMT+8, 2025-7-3 11:40 , Processed in 0.08713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